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武漢周邊紅色團建一天,武漢周邊紅色一日游,武漢周邊紅色旅游景點
1、武漢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
江岸區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八七會議會址為一棟三層的西式樓房,建于1920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三教街41號(今鄱陽街139號)召開了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
地址: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9號
武昌區毛澤東舊居
武昌毛澤東舊居紀念館,是1926年12月至1927年8月毛澤東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住所。
地址:武漢市武昌都府堤41號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的一所培養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1927年3月由毛澤東同志在武昌主辦,毛澤東同志親自擔任《農民問題》和《農村教育》等主要課程的教學,并作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專題報告。
地址: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
2武漢市辛亥革命系列景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及首義廣場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主體建筑為二層紅色樓房,因此又稱"紅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人進駐這里,成立軍政府,發布了第一號布告,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
地址:武漢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
江夏區中山艦紀念館
中山艦旅游區核心部分由中山艦博物館、中山艦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和旅游服務中心三大主體建筑組成,是當前武漢市建設規模最大的主題公園式博物館。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老鎮區北側濱江區域
線路推薦:
江夏區中山艦紀念館+凡華農莊采摘一日游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毛澤東舊居+黃鶴樓+湖北省博物館+東湖風景區一日游
木蘭黃陂姚家山峽谷風情紅色經典一日游
3、黃岡市大別山紅色旅游區
麻城市乘馬會館
麻城市乘馬會館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之一。在乘馬崗鎮還留存有當年紅軍與敵人激戰過的楊四寨、得勝寨等遺址。
地址:麻城市乘馬崗鎮乘馬崗村
麻城烈士陵園
麻城烈士陵園是為紀念黃麻起義和緬懷鄂豫皖蘇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于1979年建成。
地址:麻城市城區陵園路75號
紅安縣黃麻起義
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紅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是為了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斗爭中犧牲的先烈們,于1990年在原紅安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
地址: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1號
英山縣英山烈士陵園
英山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園內建筑有七層雙六棱烈士紀念塔、革命烈士紀念館、陳列館、人民英雄紀念碑、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烈士墓群等。
地址:英山縣溫泉鎮西門街2號
線路推薦:
紅安七里坪+長勝街+李先念故居一日游
麻城龜峰山烈士陵園+杜鵑花一日游
長勝街+李先念故居+紅安天臺山一日游
紅二十八軍紅軍醫院舊址等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率紅二十五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根據省委長征前留下的指示信,1935年2月,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第三次組建了紅二十八軍,轉戰于鄂豫皖3省45個縣,從而堅持了艱苦卓絕的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讓革命的紅旗高高飄揚在大別山上。紅二十八軍軍部設在岳西的鷂落坪聶家老屋。紅軍醫院建在英山縣桃花沖八里排附近的密林中。
地址:英山縣桃花沖八里排
羅田縣勝利烈士陵園
勝利鎮是羅田縣革命策源地,羅田縣第一個黨支部即誕生于此,是鄂豫皖革命根據之一。1926年,共產黨員李悌云、肖方在滕家堡成立中共羅田第一個黨支部,徐向前、王樹聲、張體學等在此進行過艱苦卓越的戰斗。
勝利烈士陵園建立于1987年,是全國百家經典紅色景區。
地址:羅田縣勝利鎮滕家堡
紅安縣大別山抗日軍政學校舊址
1937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在紅安縣七里坪秦氏祠開辦抗日軍政學校干部訓練班,培養了一大批軍政素質優秀的青年干部。這座青磚黑瓦的建筑,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地址:紅安縣七里坪秦氏祠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指揮部舊址
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從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在息縣北岸小王灣渡過淮河,突破挺進大別山的最后一道天險算起,劉鄧大軍在鄂豫皖大別山區堅持戰斗約半年時間,戰斗的足跡遍布大別山區的息縣、光山、新縣、商城、紅安、英山、大悟等地,并先后將司令部指揮部設在新縣、商城、英山等地。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75年,是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和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團風縣杜皮鄉境內
4、黃岡市黃州區陳潭秋故居
陳潭秋烈士故居于1980年6月修建紀念館,同年7月7日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館名。
地址: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鎮陳策樓村
5、湘鄂西紅色旅游系列景區
洪湖市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主要分布在洪湖市瞿家灣地區和監利縣周老嘴地區。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洪湖市瞿家灣地區和監利縣周老嘴地區
線路推薦:
瞿家灣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洪湖藍田風景區一日游
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全園由牌坊、賀龍元帥銅像、紀念碑、烈士祠、歷史陳列館五大建筑組成。1984年落成,1986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地址:荊州市洪湖市區西南郊沿江路8號
6、孝感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
大悟縣宣化店談判舊址
大悟縣宣化店談判舊址,也稱周恩來與美蔣代表談判舊址(原為宣化店湖北會館)。湖北會館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傍竹竿河,坐北朝南,兩進5間,左右各有廂房,建筑古樸。1975年修復,廳內陳列有當年周恩來與美蔣代表談判時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廂房內保存著周恩來用過的木床及辦公的桌椅、油燈等物。
地址: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竹竿河西岸
新四軍五師舊址
新四軍五師舊址由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群、《七七報》社、抗大第十分校等22處遺址組成,分布在以白果樹灣為中心約方圓5公里范圍的11個自然村中。
1941年5月,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移駐大悟山中的白果樹灣。1978年,大悟縣人民政府在白果樹灣村北邊修建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
地址: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
7、咸寧市咸安區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遺址
1926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受中共和中共兩廣區委軍事部長周恩來的直接指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率獨立團將士同吳佩孚的北洋軍在這里展開一場空前的激戰,吳佩孚北洋軍全軍覆沒。
地址: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鎮
8、湘鄂贛紅色旅游系列景區
陽新縣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79年,是為紀念湘鄂贛邊區21個縣市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3萬烈士、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20萬烈士、抗日戰爭中犧牲的5萬烈士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3萬烈士,共31萬革命先烈而興建的。
陵園紀念館內陳列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彭德懷、何長工、滕代遠、郭沫若、程子華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及其在鄂東南的革命實踐紀實,陳展了湘鄂贛21個縣市502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跡和大量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圖片資料。
地址:黃石市陽新縣市區竹林湖畔的伏虎山上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位于陽新縣西南部的龍港鎮,地處湖北的陽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寧、瑞昌4縣交界處。龍港是一個歷史古鎮,明代稱龍川市,晚清稱龍港市,現為龍港鎮。
1927年9月,中共黨組織在龍港領導秋收暴動,實行工農武裝割據。1929年至1930年,彭德懷、李燦、何長工率紅五軍先后進駐龍港,開創鄂東南革命根據地。
嗣后,直屬中央的鄂東特委、隸屬中共湘鄂贛省委的鄂東南特(道)委先后在龍港設立,領導湘鄂贛邊境地區21個縣(市)的革命斗爭。是時,龍港成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小莫斯科"。
現今,龍港保存有革命舊址70余處,其中有36處于198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黃石市陽新縣西南部的龍港鎮
大冶市紅三軍團建軍舊址
紅三軍團建軍舊址,現設有9個展室,保存陳列有紅軍的遺物、武器、文件、袖章等80余件。其中,紅三軍團建軍紀念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劉仁八鎮中心小學校園內。
地址: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劉仁八鎮
鄂州市梁子湖區湘鄂贛軍區司令部舊址
梁子湖區湘鄂贛軍區司令部舊址,是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址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梁子島南部張家樓房。
地址:鄂州市梁子湖區梁子島南部
9、荊州市 98 抗洪及荊江分洪工程
荊江分洪工程于1952年修建,調集軍民30余萬人日夜奮戰,僅用75天就修建了可蓄納54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利設施。1952年工程竣工后隨即修建了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亭。1998年夏長江全線迎戰長江8次洪峰,創造了在特大洪水情況下將受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的奇跡,并且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后在觀音磯旁修建"98抗洪紀念亭",成為抗洪斗爭勝利的紀念地。
地址:荊州市中心城區沙市港
10、宜昌市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通常簡稱"三峽大壩"或"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攔河大壩、水電站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
地址: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
11、襄陽市宜城市張自忠紀念館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于1991年紀念張自忠將軍殉國51周年暨誕辰100周年之際修建而成。在宜城市十里長山張自忠將軍殉國的地方,建有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和同難官兵公墓。
地址:襄陽市宜城市襄沙大道55號
12、隨州市曾都區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群
曾都區新四軍五師舊址群包括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廠,被服廠,醫院,邊區建設銀行,挺進報社編輯部,報社印刷廠,十三旅部,隨南縣委等革命舊址。
1939年元月至1942年6月,李先念、陳少敏、任質斌、劉少卿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在此浴血奮戰三年之久,創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據地。這個時期,正是該師創立、組建、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皖南事變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新四軍第五師全體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國通電就職。新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設在孫家大院,以孫家大院為中心,師直機關、抗大十分校、挺進報社、邊區建設銀行、戰地醫院、兵工廠等分布在九口堰村。
地址: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
13、恩施自治州鶴峰縣五里坪系列景區
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因滿山紅土鵑花盛開,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又名“滿山紅烈士陵園”。園內立有高22米的“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鶴峰蘇區牲犧的英雄兒女。
地址:恩施州鶴峰縣城婁水河畔
五里坪革命舊址群
1929年6月,鶴峰縣九區農民協會在這里成立,1930年4月改稱第九區蘇維埃政府。1931年春,“中華蘇維埃湘鄂邊聯縣政府”及“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等機構相繼遷入五里坪,這里成了湘鄂邊蘇區的中心。
舊址分別有聯縣政府、共青團湘鄂邊特委機關、區蘇維埃政府、合作社、會場、關提審犯人處、醫院、駐軍等舊址,整個舊址群原貌依舊。2006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恩施州鶴峰縣五里鄉五里坪老街中段
鼓鑼山三十二烈士殉難處
1931年4月第三次反圍剿期間,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獨立團三營十二連奉命掩護主力轉移,在鼓鑼山陷入絕境。戰至生命最后一刻的32位戰士,寧死不屈,砸亂槍支,手挽著手集體跳崖,全部壯烈犧牲。
直至四十載光陰流逝,因紀念賀龍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而拍攝電影《曙光》,這塵封的戰史才被后人發掘銘記。
2006年9月,鶴峰縣人民政府在走馬鎮剛家灣村當年紅軍32壯士跳崖犧牲的鼓鑼山前,修建“鼓鑼山三十二烈士紀念碑”以為紀念。
地址:恩施州鶴峰縣鼓鑼山
中營紅三軍軍部舊址
1933年3月,紅三軍在賀龍、關向應同志的率領下,遷到麻水紅巖坪,軍部設在趙家新屋,直到1933年7月紅軍轉移為止。
地址:恩施州鶴峰縣中營鄉紅巖坪村
14、咸豐忠堡大捷遺址及烈士陵園
忠堡大捷戰役,發生在1935年6月,系賀龍元帥率領的紅2、6軍團與鄂軍四十一師師長張振漢率領的主力部隊,在咸豐縣忠堡鎮的一場伏擊戰,此役共殲滅國軍1個師部、1個旅和1個特務營,并予國軍右、中兩路以沉重打擊,取得了紅軍北進鄂西的第一個大勝仗,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和其他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忠堡大捷烈士公園是老區人民為紀念紅二、六軍團在忠堡取得的勝利、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遺志、發揚紅軍精神,在原戰斗遺址上興建的。
地址:咸豐縣忠堡鎮鎮東
15、偉人故里毛主席故居、韶山、長沙馬王堆、愛晚亭二日游
16、革命搖籃井岡山三日游
其他補充:
一、第一批省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對象
1.紅安七里坪鎮
2.洪湖瞿家灣鎮
3.大悟白果樹灣?宣化店
4.荊門大柴湖
5.鄂州長港鎮峒山社區
6.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7.武漢百步亭社區
二、第二批省直機關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對象
1.東湖毛澤東故居陳列館
2.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
3.江漢關博物館
4.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5.恩施店子坪當代紅色教育基地
6.武漢野戰國防園黨員干部教育基地
7.襄陽市??悼h堯治河村黨員干部教育基地
8.孝感市大悟縣新城鎮金嶺村精準扶貧示范基地
9.咸寧市嘉魚縣官橋村八組黨員干部教育基地